1、总 则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促进招聘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运作,提高招聘甄选的成效,特制定本制度。二、原则本制度严格依照“效率原则(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公平竞争原则、内部优先原则、双向选择原则、量才适用原则与计划控制原则”。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人员的招聘工作,人力资源部是员工招聘甄选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招聘体系及流程四、 人力资源部1、 公司招聘体系的建立、维护和管理,负责所有岗位的招聘组织工作;2、 根据招聘成本、招聘人员质量和数量等招聘效果的主要评价标准进行效果分析;3、 制定公司年度、季度招聘计划,并在实际执行中加以调整;4、 指导用人部门
2、撰写拟招聘岗位的岗位说明书;5、 决定招聘渠道和方法,收集简历和应聘材料,与应聘者联络;6、 设计人员甄选测评方法,并指导用人部门面试官使用这些方法;7、 主持实施甄选测评程序;8、 对应聘者进行各类素质测评并确认其工资、补助等待遇,为用人部门的录用提供建议;9、 办理各项试用录用手续。五、 用人部门1、 根据实际需要于每月25日前提交下月招聘计划;2、 负责编制招聘岗位的职务说明书;3、 参加本部门专业人员的招聘工作;4、 参与对应聘者的甄选测评过程,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等进行判断;5、 做出录用意见。六、 招聘流程1、 确定招聘需求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每月提交的人才需求审批表,对需招聘岗位进行
3、汇总分析,最终确定招聘岗位。2、 分析招聘信息人力资源部根据招聘岗位确定招聘的方式、渠道及招聘时间,并及时向用人部门进行反馈。3、 拟定招聘计划根据信息分析结果制定招聘计划,具体包括招聘岗位、发布渠道、发布时间、选拔方案、费用预算等内容,并向上级主管领导进行报批。4、 初步选择测试挑选方案由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共同确定人员测试挑选方案,包括学历、经验、素质测评等。5、 岗位定岗定级人力资源部根据岗位职责及公司的工资体系确定拟聘岗位的工资级别,并通知用人部门面试负责人。6、 拟定招聘广告样稿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负责草拟招聘稿样,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核,如需特殊设计,可请专业人员设计,人力资源部经理确定
4、。7、 发布招聘信息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内部及外部招聘信息的统一发布工作。8、 收集应聘资料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负责对所有应聘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汇总。9、 甄选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将收集整理好的应聘资料分发到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或拟聘岗位直属上级确定初试人员名单(二个工作日内),并填写初试通知单交与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10、 初试、测试a) 初试由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主持。b) 初试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由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向参加初试的应聘人员介绍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公司的休息时间,基本福利待遇,并参观公司办公环境;而后对有意向加入公司的应聘人员进行素质测评。c) 测试结果由人力资源部统计汇
5、总后交用人部门负责人以作参考,并由用人部门决定参加复试的人员填写复试通知单次日交人力资源部通知复试。11、 复试、笔试a) 复试由用人部门负责人主持,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负责应聘人员的引导工作。b) 复试可采用笔试(专业能力)和面谈两种方法,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考察。如果采用笔试,由用人部门根据录用岗位的不同情况制定测试题目,并于测试前一日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备案。c) 用人部门负责人必须在复试工作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确定录用人员,填写录用通知单,并将应聘者简历、测试结果交人力资源部备案。12、 通知拟录人员报到人力资源部接到用人部门的录用通知单后,通知拟录用人员报到。13、 入职试用人力资源部负责员
6、工入职手续的办理及监督工作,用人部门负责员工试用期间的督导工作。14、 试用培训a)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新员工入职前的岗位培训,主要包括企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及各项规章制度等课程的培训。b) 用人部门负责部门人员介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部门运作制度、流程及相关跨部门协作关系等课程的培训。15、 试用考核a) 试用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负责试用人员的日常考核及专业考核工作。b) 人力资源部将定期对试用人员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由试用人员及其所在部门填写试用人员使用情况调查表,此表将作为试用人员转正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c) 部门负责人负责对该部门试用人员的转正严格把关,试用期间若发现不合格者,
7、经与人力资源部协商,须立即终止试用。16、 试用期结束试用期满前一周,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对试用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并做出转正、延长试用期、不拟录用的决定。17、 招聘效果评估人力资源部将对招聘工作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估报告,以作为下次招聘工作的参考。招聘计划七、年度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计划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部组织各职能部门于每年12月初编制下一年度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计划,各部门须在12月20日之前提交人员需求计划审批表(计划内)至人力资源部,并提交相关附表,包括:年度组织架构设置、部门职责、员工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及人才配置计划,新增设岗位须提交岗位说明书。1
8、、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依据是:公司战略、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供求关系、现有人员的素质结构、人员流动等。2、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综合平衡,制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人力资源部对部门年度需求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年度考核。3、 人力资源部对年度招聘计划进行分解,与部门沟通后确定每季、月的季、月度招聘计划,并以部门为单位在每月25日之前提交表人员需求计划表至人力资源部。4、 临时人力资源需求:各职能部门对未列入年度预测的人员需求,由用人部门填写表人员需求计划审批表(计划外),说明申请理由并提交组织架构和岗位说明书,报总经理审批,人力资源部执行。八、 月度招聘计
9、划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人才需求审批表制订招聘计划。1、 招聘计划应包括招聘岗位、人数及具体的招聘目标(比如工作经验、教育背景、沟通技巧、技术技能、动手能力或其他一些具体特质)招聘渠道及方式、到位时间等。2、 招聘周期。招聘周期指从人力资源部接到需求部门招聘计划起,至拟聘人员确认到岗的周期。每一职位的招聘周期一般为4周。招聘形式九、 分为内部招聘、外部招聘和校园招聘三种形式,招聘形式的选择要依据内部和外部人力资源的供应现状。1、 内部招聘人力资源部通过内/外部网站()、公司公示板,面向企业集团发布招聘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甄选、统计和汇总,并对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员工以往绩效考
10、核成绩及以往的奖惩记录进行审查。2、 外部招聘在内部招聘不能满足营运管理需求的情况下,需采用外部招聘形式,主要包括推荐、现场招聘会、媒体招聘、学校、网络招聘等。3、 校园招聘校园招聘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统筹组织。a) 中专技校学生招聘人力资源部根据生产部人员需求情况拟定招聘计划,进行中专技校学生招聘工作。b) 高校毕业生招聘营运管理根据各部门提交的高校毕业需求计划及年度招聘计划于每年11月-次年3月进行高校招聘工作。招聘测评体系十、 测评测评小组一般由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用人部门负责人或拟招聘人员直属上级组成,一般情况下不能代替。对于重要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招聘,应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参加组成面试
11、测评小组。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组织成立面试测评小组。1、 人力资源部招聘前负责组织测评小组,根据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进行应聘人员甄选测评内容的设计。2、 经理以下人员且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面试由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负责初试,用人部门面试负责人复试,报用人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力资源部长复核试用。3、 经理级及以上人员的招聘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人力资源部部长、用人部门负责人面试,总经理或由总经理指定人选复试和审批。十一、 测评体系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涵盖测评方式、测评指标、测评内容的人才测评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测评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1、 专业笔试由用人部门负责组织,须进行笔试的职位类别包括
12、:财务类、研发类、信息技术类、品质管理类、行政类、营运管理类等。2、 面试主要包括岗位核心素质面试和专业能力面试,其中岗位核心素质面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专业能力面试由用人部门负责。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提前15分钟通知面试测评小组人员做好准备,面试结束后小组成员应在面试评价表(核心素质)和面试评价表(专业能力)上填写综合评审意见。专业素质面试题库由各用人部门负责制定,并交人力资源部备案。题型可采用选择题、判断题材、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等,题目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与公司发展需要相联系,并适时修改(最长为一年)。十二、 初步录用1、 测评小组成员就面试和笔试情况进行综合讨论,确定初步录用人选。2、 资格
13、审查和背景调查。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面试人员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和能说明自己工作能力和业绩的原始资料及其复印件等资料,并进行鉴定,在核检证件清单上签名确认证件的真实性。必要时向其原单位了解相关的工作情况。十三、 进度要求1、 为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念,原则上初试和复试工作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确因面试工作量大,可由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协商确定间隔天数。2、 人力资源部必须在复试后二个工作日内通知复试人员结果。3、 招聘过程中面试人员必须秉承效率原则,不得因面试官的原因导致应聘者长时间等待。管理与监督十四、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人事招聘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十五、 各用人部门在人事招聘时,需严格按照招聘流程办理。所有人员的录用通知及相关事宜一律由人力资源部向聘用人员发布。未经人力资源部许可,任何部门不得向应聘人员就有关录用事宜承诺。十六、 各员工有权对招聘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对招聘出现的有关问题可向人力资源部咨询。附则十七、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修改并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公司此前下发的所有相关制度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