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总 报 告General Report.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 沙 涛 刘 涛 刘基伟 毛宇挺 孟香君 李 群摘要: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自2007 年开始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自 2015 年开始呈现加速上升趋势,从 2001 年的164.95 上升至2019 年的182.50,但中国碳中和进程仍然处于低速发展状态中。从各项分指标看,2001 2019 年中国绿色能源指数和中国绿色交通指数得到了显著提升,2019 年的中国生态碳汇指数较2001 年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过对中国碳
2、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100沙涛,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刘涛,数量经济学博士,河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评价与预测;刘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多元统计;毛宇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在读博士研究生,就职于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孟香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李群,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生
3、态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低碳发展蓝皮书面临的机遇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报告提出加快“双碳”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化石能源淘汰进程、推动环保技术进步等建议。关键词:碳中和 生态文明 综合评价体系2020 年9 月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此项承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但会加速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也会激励其他主要国家做出碳中和的承诺,有望成为确保 巴黎协定 在全球实质性落地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一全球碳中和发展状况(一
4、)碳中和定义碳达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与某一主体相关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为二氧化碳清除量相平衡的状态(见图 1)。图 1 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200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二)国外碳中和发展状况丁仲礼院士认为世界各国碳排放处于不同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在 20 世纪 70 80 年代就已经实现达峰,目前正处于达峰后的下降阶段;中国的碳排放量逐步进
5、入“平台期”;印度等新兴国家碳排放量还在上升;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国,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碳排放尚未“启动”。欧盟部分成员国率先承诺到 2050年实现碳中和。截至 2021 年,全球已经有超过 120 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计划在 2050 年实现,如欧盟、加拿大、日本、英国、南非等(见表 1)。表 1 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碳中和目标情况国家或地区目标年份状态中国2060纳入政策议程哥斯达黎加2050纳入政策议程埃塞俄比亚2030纳入政策议程冰岛2040纳入政策议程日本2050纳入政策议程挪威2050纳入政策议程葡萄牙2050纳入政策议程斯洛伐克2050纳入政策议程南非
6、2050纳入政策议程韩国2050纳入政策议程瑞士2050纳入政策议程奥地利2040政治协议达成欧盟2050政治协议达成芬兰2035政治协议达成爱尔兰2050政治协议达成加拿大2050政策讨论300中科院“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提出“三端发力”体系,中国新闻网,2021 年 5月 30 日,https:/ 资料来源:热点|世界各国碳中和(净零排放)时间表出炉!,腾讯网,2021 年 11 月 29 日,https:/ 2000 年,Vries 等人基于 1994 年 IPCC-IS92 报告,采用 IMAGE 模型预测全球碳排 放 将 于 2040 年 达 到 峰 值12.8CtC/yr,并预
7、计至 2100 年温度将提升 1.4。关于碳中和最早的研究发表于 1995 年,研究通过构建碳中性评价指数回答了“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质能源在全生命周期是否真的为碳中性”这一争议性问题。自 1992 年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 1997 年的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通过以来,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越来越多。1.技术研究国际层面的研究更加关注碳中和并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电力和交通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近几年,农业、建筑和化工成为国外专家学者的新关注点。在对策研究中,国际学者认为碳达峰主要依靠能源系统优化、减排市场400B.D.Vries,H.Bollen,a
8、nd L.Bouwman,“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an Equity-,Environment-and Service-oriented World;An IMAGE-Based Scenario for the 21st Century,”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63(2000).B.Schlamadinger et al.,“Carbon Balance of Bioenergy from Logging Residues,”Biomass&Bioenergy 8(1995).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
9、分析与评价机制以及能源改革等政策驱动;而碳中和主要依靠技术驱动,涉及碳中性工艺与材料,生物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以及人工光合作用等高端技术。同时,国际学者还进一步围绕负排放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与经济影响评价、发展所需外部资源的可获得性、技术部署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基于碳中性甲醇工艺、新型零碳燃料电池、PEC 水解、绿氢制取等工艺管理热点技术,在原料替代、流程改造、新兴催化剂、生物基材料以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标准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相比中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碳市场起步早,围绕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的选择、企业监
10、管及行业公平性问题开展的研究多,碳定价机制较为健全。2.碳中和示范美国苹果公司新总部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赫尔辛基、马斯达尔、圣何塞,泰国 VISTEC 智慧校园项目水上光伏系统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碳生命周期中性实验室是企业、城市、校园及建筑的碳中和优秀示范和研究实例。但国内外碳中和示范与评估标准体系仍不健全,需要从示范区内部能源供需管理、相关技术市场推广与科学布局,以及支撑政策优选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首先,有研究认为人均 GDP 达到 2.2 万美元时,在统计意义上可实现人均碳排放达峰,但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见表 2)影响,各国人均碳排放峰值和达到峰值的年份不同。500W.M.Shobe,“F
11、ood-energy-water Implications of 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 in a+1.5 CFu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 10(2020);T.Fleiter,“An Overview of Implemented andPlanned Policy Instruments to Decarbonize Basic Material Industries in Germany,”Working PapersSustainability and Innovation 1(2021);F.Ntimugura e
12、t al.,“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Miscanthus-lime Lightweight Concrete Us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Application in External WallAssemblies,”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28(2021).World Bank,World Bank Publications-Books(Washington,DC:World Bank,2021).D.G.Groves et al.,“Costos y Beneficios d
13、e la Descarbonizacin de la Economa de Costa Rica:Evaluacin del Plan Nacional de Descarbonizacin bajo incertidumbre,”Resumen Ejecutivo(2020);M.Dijk et al.,“Forks in the Road to E-mobility:An Evaluation of Instrument Interaction inNational Policy Mixes in Northwest Europe,”Energies 13(2020).低碳发展蓝皮书表 2
14、 不确定性因素来源及内容来源内容社会转型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GDP 增速、国内外贸易等技术进步颠覆性技术、成本等行为模式消费行为、用能行为等相关政策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 由于不确定性是经济社会系统的本质特征,对未来转型路径选择有重大影响,专家学者多使用多情景模拟实验、MGA、随机规划以及多主体行为建模提高可预见性的准确程度,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和规避,降低系统转型风险。其次,科学推进碳达峰,为碳中和奠定良好基础。强化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协作与治理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完善碳减排市场机制设计,是当前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碳中和联盟城市改造、
15、低碳试点城市联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碳公平评估、跨区域碳市场、能源市场路径优化以及规划布局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例如,通过估算实施市场机制的边际减排成本、碳价区间等对碳中和减排路径布局规划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边际减排成本是衡量气候变化政策严格性的重要指标。以美国为例,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碳定价需要提升1.5 3 倍。3.政策角度欧洲主要国家。欧盟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中一直是引领者,当前欧盟600David E.Rosenberg,“Blended Near-optimal Alternative Generation,Visualization,and Interac
16、tionfor Water Resources DecisionMaking,”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2015);N.ughes,N.Strachan,and R.Gross,“The Structure of Uncertainty in Future Low Carbon Pathways,”EnergyPolicy 1(2013).Z.F.Mi et al.,“Chinese CO2Emission Flows Have Reversed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Nature Communications 8(2017).N.Kaufman et al.,“A Near-term to Net Zero Alternative to the Social Cost of Carbon for SettingCarbon Prices,”Nature Climate Change 15(2020).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已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2020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 欧洲气候法草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