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24 年 7 月 26 日I目录内容摘要内容摘要.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5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5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10第第二二部分部分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16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6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9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1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4五、主要经济圈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发展.26(一)主要经济圈建设情况.26(二)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情况.27六、区域金融
2、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28(一)金融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8(二)科创金融改革取得新成效.29(三)绿色金融创新呈现新进展.29(四)普惠金融改革开创新局面.29(五)金融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30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区域经济金融展望区域经济金融展望.31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专专题题.33专题 1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政策成效显著.33专题 2CPI 和 PPI 的区域运行特点与比较.35专题 3贷款增长的区域特征与盘活存量资金.37专题 4持续强化金融赋能助力民营经济恢复发展.39专题 5做好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与思考.41专题 6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发展.43表表 12023 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
3、增长率.5表 22023 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6表 32023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7表 42023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8表 52023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8II表 62023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布.8表 72023 年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9表 82023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比重.10表 92023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分布.10表 102023 年各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2表 11202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占比的地
4、区分布.14表 122023 年各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分布.15图图 1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5图 22023 年各地区进出口增速.7图 32023 年各地区 CPI 和 PPI 同比涨幅.9图 42023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图 52023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11图 62023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长率.13图 7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16图 8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16图 9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图 10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18图 11东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8图 12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
5、增长情况.18图 13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19图 14中部地区消费增长情况.19图 15中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图 16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21图 17中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1图 18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21图 19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22图 20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23图 21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3图 22西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4图 23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24图 24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图 25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图 262023 年各地区月度 CPI 同比变动.35图 272023 年各地区月度 P
6、PI 同比变动.35图 2820182023 年本外币绿色贷款增速和比重变化情况.43图 292023 年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增速和占比情况.431内容摘要内容摘要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
7、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统筹把握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内部与外部均衡,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资金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3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5.4%、4.9%、5.5%和 4.8%。东部地区经济带东部地区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动作用明显。经济总量保持领先,新动能投资明显加快,
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运行稳健,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经经济稳中提质济稳中提质。重点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外贸新动能加速提质,产业能级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有力,对先进制造业服务力度持续加大,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稳中向好。西部地区经济稳中向好。工业投资拉动有力,新消费市场加速回暖,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成效显著,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东北地区经济较快恢复。东北地区经济较快恢复。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稳固,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外贸出
9、口快速增长;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力度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下降,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23 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城乡强,城乡融合融合发展步伐稳健。发展步伐稳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面加快,区域间经济增速差距收窄,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引擎带动作用有效发挥,产业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城乡融合步伐稳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农民生活便捷性不断提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不断构不断优化优化。固定资产
10、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3.0%,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5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6.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0.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5.9%,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逐渐恢复。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固定2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4%,保持较快增速。三是三是消费消费市场持续市场持续恢复恢复回升回升,外资外贸结构持,外资外贸结构持续优化。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7.2%,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4.3个百分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7.2%、6.8%、7.6%和 8.7%,消费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7.4
11、 个、5.3 个、8.5 个和 13.7 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服务零售较快增长,线上消费比重上升,升级类、绿色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占比提高,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引资占比提高。四是四是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协调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4.1%、4.7%、5.8%,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作用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0.2%。分区域看,东北、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0.9 个、0.1 个百分点;东北、东部、西部地
12、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 4.7 个、2.3 个、0.7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 6.0%。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五成,制造业智能化带动相关行业生产较快增长,新能源产品日益成为新增长点,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五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五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6.4%,增速比上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东北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 3.7个、12.7 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 5.4%,
13、社会保障和就业、科技、农林水、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分别增长 8.9%、7.9%、6.5%、5.7%,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资金规模超过 2.2 万亿元,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受益明显。城镇新增就业 1244 万人,农民工总量、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分别比上年增加 191 万人、119 万人,就业形势稳步向好,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改善。六六是是货币信贷保持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有效。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有效。2023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M2)存量同比分别增长 9.5%和 9.7%,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信
14、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各项贷款同比多增,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11.4%、11.1%、11.0%和 3.2%。七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七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聚焦重点,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3 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1.9%,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21.9%和 15.3%,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6.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3.5%,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2.6%,均持续高于全国各项贷款增速。分区域看,东部、中部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均快于全国
15、。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综合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维护利率市场竞争秩序,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3降。2023 年 12 月,全国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35%,同比下降 0.22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4.28%、4.42%、4.55%和 4.24%,同比分别下降 0.21 个、0.37 个、0.32 个和 0.44 个百分点。九是九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整体收敛
16、,金融业运行稳健金融业运行稳健。2023 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59%,较上年末下降 0.04个百分点。金融业机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银行业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十是区域金融改革高质量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十是区域金融改革高质量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绿色金融改革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科技赋能金融创新效果显现。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扩容升级,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持续优化。全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5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0%。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但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也存在堵点。综合起来看,我